星期二, 9月 25, 2007

我搬了家!! 做村民! (錦田-周王二公書院-榕樹怪屋-二帝書院-便母橋-泝流園-清樂鄧公祠-長春園)

我搬了家!! 做村民! 因為想住大些,搬進了錦田水頭村,如果你是市區人會發現那裡是人間樂土。首先我住的村是個名勝村,有很多名勝古蹟,假日有很多外國人遊覽, 名勝介紹以如下:

假日約三五知已在家的天台BBQ, 打遊戲機, 未儘興帶他們到村內的鄉村俱樂部打war game,釣魚,射箭, 再行行名勝古蹟,真是令人愉快!! 右圖便是我家的位置.大概位於村頭呵,交通方便,門口有小巴去元朗西鐵。

周王二公書院
明末清初鄭成功據台灣等地反抗滿清,為了打擊南方沿岸反清人士接濟台灣,清政府在順治十八年(公元一六六一年)年下達了遷海令,封閉江蘇、 浙江、福建到廣東的海岸,全列作軍事禁區,其中福建和廣東兩省尤為嚴厲,強行將東南沿海五十里(今日來說就是整個香港、九龍和新界的範圍)的居民遷入內 地。居民因遷界而流離失所,不少屋舍殘破,農田荒廢。
康熙四年(公元一六六五年),廣東巡撫王來任目睹民間疾苦,上奏請復界;康熙七年(公元一六六八年),王來任病卒,但遺疏仍力陳遷界的弊 端和遷民流離失所的苦況。同年秋,兩廣總督周有德奉命勘展邊界,亦深感遷民之苦,乃上疏請先展界,然後設防。經周、王二公的倡議,康熙八年(公元一六六九 年),雖然海禁令尚未廢除,船隻仍不能出海,但准許居民可以陸續遷回故地。
復界後,錦田居民因感周、王二公之德,在康熙二十三年(公元一六八四年)在水頭村建「周王二公書院」,以為紀念,並在書院內教育族中子弟,培育人材。書院屬兩進式,中為天階,旁有走廊,並設有廚房,與門廳毗連。院前則有大片空地,為舉行太平清醮地方。
榕樹怪屋
位於水尾村鄉公所外的樹屋,是遊人必到之處,事關由百年老樹和石屋混合而成的景象,可說是大自然的藝術傑作,從遠看樹屋的樹幹生長得茂密非常,然而細心近看的話,便會發現大樹的盡頭藏有一間小石屋。
這棵大樹是清初屋前所種,後來因清政府因鄭成功反抗滿清,為防止沿海百姓造反,強行將東南沿海五十里的居民遷入內地,屋主被逼遷走,樹隨住 時間不斷生長,更將石屋「吞噬」,形成此趣怪奇景。遊人只要走到樹下,恍如棲身於天然涼亭下,為遊人遮風檔雨。該樹屋亦見證當年遷界對百姓的不良影響。